我的家鄉在浙江省江山市,從牙牙學語開始,說的就是江山方言。雖然上學后,學會了普通話,但我的普通話仍說得不太標準,帶有一點江山口音。
后來報考軍校的我,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,在綠色軍營相處多年,幾乎說不上江山方言,江山方言也就成了我珍藏在心中的一個深沉情結。在我看來,它比任何方言更豐富、更完善,它像是一條隱藏在我們體內看不見摸不著的根,在我心底默默發芽長大,根深蒂固。每當回到故鄉,或遇到老鄉,我會很激動地對其說出清晰“正宗”的江山方言,仿佛這樣才能證明我是土生土長的江山人。
江山方言,在語音、詞匯和語法上,充滿著“江山特色”。遠在異鄉的江山游子,僅憑這一方言,便可為自己尋覓到同在異鄉為異客的家鄉人。我曾跟隨部隊常駐在南京、錦西、煙臺等地,聽過各式各樣的方言,但唯有江山方言,輕飄飄地一句話,能讓我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,或是嘈雜的城市人群中,輕易就辨別出來。一句掠耳而過的江山方言,就像一顆溫熱的子彈,瞬間就擊中了我的聽覺,讓我的血液頓時為之沸騰。遇到這種情況,我往往會主動上前搭話,與之交談,大有他鄉遇故知之感。此時,在彼此一言一語的交談中,關于家鄉的一切,包括記憶中的幽幽往事,像一片片干皺的茶葉,又重新回到水里,慢慢地被舒展開來。
隨著城鎮化不斷推進,科技文化的不斷發展,如今講方言的人越來越少了。近些年來,有江山的親朋好友來煙臺看望我,一些年紀較小的年輕人,說起家鄉話來,一半方言一半普通,嘴里的江山話已然變了味。是的,社會在前進,時代在變化,大家都格外注重普通話的發音。但我認為有著獨特特色的家鄉方言與通俗的普通話并不互相矛盾。普通話是作為大范圍使用的通用語言,但倍感親切的家鄉方言,更利于親朋好友、鄉里鄉親間的日常交流。
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能讓你走得遠,但帶有濃濃鄉情的家鄉方言永遠是你的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