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,先生散步回來后,興致勃勃地說他發現了一塊“寶地”。
第二天天剛亮,我們就騎著電動車穿過美麗的彩虹橋,來到了先生所謂的“寶地”——一塊荒廢的空地。被我稱為“百科全書”的先生此時就像一個專業導游,向我介紹起了這個地方。這里原先有村民居住,因城市規劃全部搬走了。斷墻碎瓦間,開滿了許許多多不知名的野花。此時正值花季,它們競相吐露芳華,每一朵都是如此嬌艷,比人工培植的更具生命力。絢麗的景象也吸引著前來采蜜的蜜蜂,有的一朵花上同時停駐著三兩只蜜蜂,它們細密地扇動著翅膀,忘我地勞動著,全然不覺周邊多了一雙注視它們的眼睛。
這片空地背后是一片竹林,成片成片、綿延不絕。我們鉆進竹林里,開始尋找春筍。但竹林里更多的是斷了一截的筍頭,顯然已被人拔過,先生笑著說,那我們就在前人拔過的基礎上再拔一次。嬉笑間,我們在竹林里仔細地尋找,發現了一些被遺漏的小筍。每年我們吃的筍都是婆婆拔來的,勤勞的她每一年都會去拔很多春筍,在這之前,我全然不知這扎成一捆捆的春筍后面,是藏著這么多的樂趣和艱辛:在草葉的掩護下,我發現一根筍,扒一扒邊上的泥土,把它拔下來,那“叭嗒”一聲的手感是不可言說的美妙。每拔起一根,都要放手里端詳一番,再放入籃中。我和先生分頭拔筍、匯集,再拔筍……拔的筍越來越多,臉上流下汗珠,手臂上也處處是劃痕,甚至連衣服也被尖利的竹子戳了幾個小洞,但我們依然樂在其中。拔著拔著,我們慢慢有了經驗,鉆進一片竹林后,先蹲下來仔細查看竹子與泥土相接的地方。循著綠色的齊刷刷的竹子看過去,會有布滿著褐色斑點的小筍隱藏其間,只要發現一根筍,我和先生哪怕條件多么惡劣,也要把它拔下,特別是那些個頭矮小卻粗壯的筍,最讓我們欣喜。兩個小時在拔筍的快樂中轉瞬即逝。我在先生的幾番催促下,方才盡興回家。
對自己辛苦勞動一上午的“戰利品”,我自然是要頗具一番儀式感對待的。拔來的春筍不僅要精心烹飪,連盛放的容器,也要挑選一下,起鍋前再撒上一把小蔥,裝盤端上桌,這才是舌尖上的美味。春筍吃不完就剝了殼下水焯一下,把它們撈起一根一根在露臺上晾曬,等曬干后就變成晶瑩剔透的筍干了。把筍干系成一小捆收藏起來,那又是另一番拔筍的快樂了。
這塊空地也成了我和先生的秘密基地。是的,生活的美好無處不在,平凡熟悉的地方也藏有風景。